關於 BIG 3 三人作為 GOAT 的分別論證與數據分析
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成長經歷與不同的過程,一切都看似如此的不同。可是,他們都甘於訓練時的寂寞、輸球時的落寞、挺過傷病來臨時的煎熬與密集賽程的難熬,分別站上了屬於網球界的頂峰。
他們因為長期的統治力與宰制力被合稱為 BIG 3、他們共同締造了男子網壇的黃金時代,他們將網球提升至前人未曾觸及的至高境界、他們讓更多人看見這項運動的不同面貌。
他們究竟是誰?
他們是 Roger Federer, Rafael Nadal 和 Novak Djokovic,很可能是至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男子網球員。
多少同樣有夢想的選手早已高掛球拍淡出網壇,而 BIG 3 在躋身偉大球員之列後,依舊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持續精進自己,尋求突破並創造無限可能。BIG 3 的生命故事中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毅力與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鏡與效法。
然而,在充斥著排名與榮譽的體壇中,球迷對於 「BIG 3 都被稱作為傳奇球星」這樣的情況顯然不完全滿意。
雖然上方這句話正確無誤,但是分出勝負是體壇的常態。欣賞球員於場上的精彩表現、感受比賽的激情、張力與風采的確是我們觀賞球賽的首要之務,可是在非賽事期間對於球員各種紀錄的探討與比較也是欣賞體育競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於我已經在〈在談 Greatest of All Time 之前,你所需要知道關於 BIG 3 的那些事〉一文中提及球迷討論 GOAT 時經常忽略掉但卻又非常重要的幾點因素;因此本文將採取不同形式進行。本文試圖列舉 BIG 3 三人作為 GOAT 的分別論述、數據佐證和統整分析,期待能帶給讀者不同的視角與觀點,並在作者與讀者的交流中讓討論更加精彩!
【註1:GOAT 是 Greatest of All Time 的 acronym(首字母簡寫),意思是「史上最佳」
註2:下方文章乃以球員姓氏的首個字母來排序,無先後之分
註3:下方數據截至 Nov.14.2021 】
I. Novak Djokovic
關於 Djokovic 作為 GOAT 的論述,一語以蔽之便是簡單、清晰且明瞭。
一、大滿貫賽事(Grand Slam)方面:
Djokovic 是史上唯一達成「雙圈大滿貫」的男單球員、奪下二十座大滿貫男單冠軍並列歷史第一,他也曾在 2015 年溫網到 2016 年法網之間完成連續四場大滿貫賽事,那是另外兩位 BIG 3 成員皆未完成的創舉。
無論身處何種場地的大滿貫賽事,他的宰制力都不言而喻,不僅是史上唯一在四大滿貫都獲得至少 75 場勝利的球員,Djokovic 多次在大滿貫決賽陷入盤數落後並逆轉獲勝更是強大心理素質的最佳證明。
二、世界排名方面:
自 2010 年代以降,只要 Djokovic 保持健康,男子網壇便壟罩在他的統治之下。與頂尖選手對決不僅勝多敗少,任何想要阻止他創造歷史、完成霸業的嘗試都如螳臂當車。
Djokovic 在職業生涯前後五度登上球王寶座,至今累積球王週數逾 340 週高居歷史第一。同時,Djokovic 在今年第七度成為年終球王,超越了過去與退役傳奇球星 Pete Sampras 所共同保有的年終球王紀錄,獨居第一、傲視群倫。
三、大師賽(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方面:
隨著 2018 年在 Cincinnati Masters (辛辛那提大師賽、Western & Southern Open) 奪冠,Djokovic 成為史上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完成「Career Golden Masters (生涯金大師)」成就的男單球員,亦即在九項大師賽上都至少奪冠一次。
這本已足夠驚人,但 Djokovic 在 2020 年的 Cincinnati Masters 再度封王之後,締造了「Career Double Golden Masters (雙圈金大師)」的成就,將記錄提升到旁人難以觸及的領域。
此外,Djokovic 的三十七座大師賽冠軍同樣獨占鰲頭,輝煌的大賽成績是他成為 GOAT 的最佳論證。
四、Wins over top ranked opposition 方面:
本項數據統計「在比賽當下,其對手為理論上可存在之最高排名選手時,該球員的對戰勝負紀錄」。
白話來說,如果我們要統計 A 球員的 Wins over top ranked opposition,會被採計的比賽分為兩種情況:A 的排名非世界第一時,對決時任球王的比賽;以及 A 的排名為世界第一時,對決時為世界第二之球員的比賽。
Djokovic 生涯打過五十三場對決 top ranked opposition 的比賽,取得 28 勝 25 負(勝率52.8%),是 BIG 3 中唯一在這方面勝率超過五成的球員;Roger Federer 和 Rafael Nadal 則分別為 22 勝 30 負 (勝率42.3%) 與 24 勝 30 負 (勝率44.4%)。
由此數據可以得知,若縱觀 Djokovic 的職業生涯,他在面對最頂尖選手時絲毫不落於下風,無論當天狀態如何都能逼出最強的自己,確實是作為 GOAT 的必備條件。
五、對決世界前十球員取得勝場數(Top 10 wins) 方面:
Djokovic 在職業生涯中面對時為世界前十的球員取得了 227 次勝利,獨居歷史第一;更年長的 Federer 和 Nadal 則分別取得 224 勝和178 勝。
的確,BIG 3 三位球員的時代還是稍有不同,但 Djokovic 在對決他所屬時代的優秀選手時展現了最全面的輾壓。
若取單一(最佳)賽季來進行比較, Djokovic 在 2015 年拿下 31 場 Top 10 wins 同樣也是歷史之最,無論是 Nadal 在 2013 年的 24 場抑或是 Federer 在 2006 年的 19 場皆與 Djokovic 有一段差距。
六、面對其他兩位 BIG 3 的對戰成績方面:
即便 BIG 3 三位的巔峰時期稍有不同,但無可否認他們之間的對決佔了三人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 Djokovic 在這些對決中取得了上風。
Djokovic 在與 Federer 的五十次對決中以 27 勝 23 負領先、而與 Nadal 的五十八次交手中亦獲得了 30 勝 28 負勝率過半的優質表現。(Nadal 在與 Federer 的四十次對決中取得了 24 勝 16 負的亮眼成績。)
雖然在討論哪一位球員是 GOAT 時,我們應該討論其整體表現而非面對特定幾位球員時的戰績,可是能在與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幾位球員之對決中取得優勢,依舊是不該被忽略的一大成就。
七、其他連勝紀錄:
➢ 43連勝【2010年 Davis Cup Final 擊敗 Gilles Simon 開始,2011年 Roland-Garros(法網、French Open) 四強敗給 Roger Federer終結】
➢ 室內場地38連勝【2012年 ATP World Tour Finals 擊敗 Jo-Wilfried Tsonga 開始,2015年 ATP World Tour Finals 小組賽敗給 Roger Federer終結】
➢ 大滿貫賽30連勝【2015年 Wimbledon 首輪擊敗 Philipp Kohlschreiber 開始,2016年 Wimbledon 第三輪敗給 Sam Querrey終結】
II. Roger Federer
關於 Federer 作為 GOAT 的論述,則多元且豐富。
一、大滿貫賽事 (Grand Slam) 方面:
Federer 同樣也拿下二十座大滿貫男單冠軍,而我在〈在談 Greatest of All Time 之前,你所需要知道關於 BIG 3 的那些事〉一文中曾提過「n圈大滿貫」並非衡量在大滿貫賽事中哪位球員比較全能的良好標準;反之,由於 BIG 3 的大滿貫冠軍數相同,離散程度越低者代表該球員在四大滿貫的表現較為接近,才是真正的「比較全能」。(詳細敘述請見該文,在此不贅述。)
由上表可清楚得知,若以大滿貫冠軍來衡量「全能程度」,可以得到 Roger Federer > Novak Djokovic > Rafael Nadal 的結論,而全能程度是衡量球員是否可被稱作 GOAT 的重要因素,因此 Federer 在這方面拔得頭籌。
值得一提的是,Federer在 Australian Open 和Wimbledon 都獲得超過一百場勝利,至今仍是唯一在兩個大滿貫賽事達到此成就的球員;而 Federer 在四大滿貫都獲得至少七十場的勝利,同樣也展現了他的全能身手。
二、年終賽 (ATP Finals) 方面:
首先簡述一下年終賽在 1990~1999年間的英文名稱為 ATP Tour World Championships、2000~2008年間之英文名稱為 Tennis Masters Cup、2009~2016 年間稱作 ATP World Tour Finals、2017年至今則為 ATP Finals。決賽盤數方面,2004年和2008年至今為三盤二勝制,其餘皆為五盤三勝制。
其次,年終賽的積分計分方式為,小組賽(有三場)每獲勝一場可獲得200分、四強賽獲勝再獲得400分、決賽獲勝再獲得500分,因此若是全勝奪冠則可獲得1500分、小組賽二勝一敗但最終奪冠可獲得1300分。
Federer 在年終賽六度奪冠、五次全勝奪冠皆為歷史之最;他的六次冠軍中更有三次是在五戰三勝的賽制下獲得,含金量之高令人咋舌。
由於年終賽只有排名最佳的八位選手能參加,如此嚴苛的參賽門檻大幅提升了奪冠的難度。能在高手如雲的年終賽多次奪冠代表 Federer 能連續贏得多場高張力的對決,同時也代表他擁有極高的續航力(因為年終賽在季末舉辦,選手皆經歷了整個賽季的奔波),絕對是他做為 GOAT 的有利論述。
三、大賽奪冠次數(Big Title) 方面:
一般對於網球選手 Big Title 的統計,通常會將其獲得的大滿貫冠軍、年終賽冠軍、大師賽冠軍次數相加(有時還會加入奧運金牌數);然而,我認為這種統計方式有其瑕疵,畢竟大滿貫和大師賽冠軍的難度並不等價,沒有經過任何數據轉換便直接相加並進行統計與比較似乎太過粗糙。
在奧運或是各大賽事的獎牌排行榜上,不同層次的獎項是不會一起比較的;例如,獲得1金1銀0銅的國家在排行榜上會比1金0銀50銅的國家還要前面。同理,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網球賽事已球員所獲得的積分高低做為不同層次區分,只要高層次的獎項有分出勝負便不須比較低層次的獎項。
依照上述的想法可得到下表,由2000積分的大滿貫冠軍領銜,其次是年終賽冠軍、大滿貫亞軍,最終才是大師賽冠軍。雖然 BIG 3 三人都同樣獲得二十座大滿貫冠軍,但在年終賽方面便有了差距,無論是年終賽冠軍數或是年終賽全勝奪冠數皆由 Federer 取得領先,因此在 Big Title 的比較上有別於傳統觀點,Federer 其實才是表現最為傑出的球員。
四、世界排名方面:
雖然世界第一的總週數是大家談到世界排名時更加關注的焦點,但或許「連續世界第一在位週數」更能代表球員在巔峰期的宰制力。首先,想要持續位在世界第一對於球員的健康程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因為缺賽便意味著積分的喪失,在復出並尋找狀態的同時想補回之前失去的積分難上加難。且隨著連續在位球王週數持續增加,該球員受到其他頂尖選手的針對性研究也會越來越透徹,同時面對針對性打法以及強大保分壓力更加考驗著該球員的心理素質。
Federer 曾在 2004年2月2日至2018年8月17日連續兩百三十七週位居球王寶座,不僅是「連續世界第一在位週數」的紀錄保持人,更是唯一連續在位超過兩百週的男單網球選手,其強大的宰制力實乃驚天地、泣鬼神。
五、大滿貫其他成績:
雖然冠軍才是球員追求的終極目標,甚至有「第二名依舊只是配角」的說法。但不可能有球員場場都贏、次次參賽都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進入四強甚或是八強的次數同樣具有討論價值。當然,由於 BIG 3 三人有年紀差而且都還是現役球員,還有不少參加大滿貫賽事的機會、最終次數依舊尚未定奪,故只列出下表不多做分析。
然而,考量到 BIG 3 三人的生涯都已經到了後期,「連續進入大滿貫四強」和「連續進入大滿貫八強」的次數應該難以再創新高。
其中,Federer 以連續23場大滿貫賽事進入四強遙遙領先 Djokovic 的連續14場以及 Nadal 的連續7場;Federer 的連續36場進入大滿貫八強同樣也是紀錄保持人,勝過 Djokovic 的連續28場和 Nadal 的連續11場。連續躋身四強與八強象徵著該球員不僅非常穩定且能在不同的場地間取得調適與平衡,這對於 GOAT 的評比來說非常加分。
六、單賽季勝率方面:
BIG 3 的生涯勝率皆高於八成,如此長期的統治力訴說著這三位球員的偉大。那如果把標準訂在更嚴苛的「九成勝率」,三人分別有幾個賽季達成呢?
Federer 不僅四度賽季勝率逾九成、在單一賽季勝率逾95%,更是史上唯一連續三賽季勝率都超過九成的男單網球手;他在巔峰時期確實是最難被擊敗的球員,這也是成為 GOAT 的充要條件。
七、其他連勝紀錄:
➢ 41連勝【2006年 US Open 首輪擊敗王宇佐開始,2007年 Indian Wells 次輪敗給 Guillermo Cañas 終結】
➢ 35連勝【2005年 Halle 首輪擊敗 Robin Söderling 開始,同年 Shanghai 決賽敗給 David Nalbandian 終結】
➢ 硬地56連勝,公開賽之最【2005年 Rotterdam 首輪擊敗 Bohdan Ulihrach 開始,2006年 Dubai 決賽敗給 Rafael Nadal 終結】
➢ 草地65連勝,公開賽之最【2003年 Halle 首輪擊敗 Sargis Sargsian 開始,2008年 Wimbledon 決賽敗給 Rafael Nadal 終結】
➢ Wimbledon 40連勝【2003年首輪擊敗 Lee Hyung-taik 開始,2008年決賽敗給 Rafael Nadal 終結】
➢ US Open 40連勝【2004年首輪擊敗 Albert Costa 開始,2009年決賽敗給 Juan Martín del Potro 終結】
III. Rafael Nadal
在一般情況下,即便Nadal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通常都不在 GOAT 的討論名單之中。
究竟是否有支持 Nadal 是 GOAT 的論述與數據?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面對「生涯最佳排名為世界前五」的球員勝率 方面:
強者與強者的對決,才是檢視一個人實力的時刻。
有別於上方的 Wins over top ranked opposition,此處探討的並非對手比賽當下的排名而是其生涯最高排名。由於球員的排名可能受到該賽季出賽場次、傷癒復出等情況影響,未必代表該球員真實的實力;雖然「生涯最佳排名」亦不能代表球員當下的情況,但還是一個可參考的數據。
無論是對決生涯最高排名為世界第一、世界前二、世界前三抑或是世界前五的球員,Nadal 的勝率皆為 BIG 3 之首,相信這樣的結果會讓不少人感到驚訝;但在赤裸的數據之下,我們必須承認刻板印象往往扭曲了我們對於球員的認知。
在對戰頂尖球員方面,Nadal 有屬於他的偉大。
二、其他連勝紀錄:
➢ 32連勝【2008年 Hamburg Masters 首輪擊敗 Potito Starace 開始,同年 Cincinnati Masters 四強敗給 Novak Djokovic 終結】
➢ 紅土賽場連續取得50盤【2017年 Roland-Garros 首輪直落三 Benoit Paire 開始,2018年 Madrid Masters 八強失首盤並敗給 Dominic Thiem 終結】
➢ 紅土賽場81連勝,公開賽之最【2005年Monte-Carlo Masters 首輪擊敗 Gaël Monfils 開始,2007年 German Open 決賽敗給 Roger Federer 終結】
結語:
其實,本文是不需要有結語的。
畢竟關於「歷史最佳的討論(the GOAT debate)」,從來就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只不過是盡可能地提出更多數據、試圖以更深入的視角進行觀察與分析。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厲害的球員出現、將網球提升至更高的境界,我們不必先入為主的否定這些可能性;反之,我們應該要樂觀其成,因為一次又一次創造與突破極限才是體育賽事的真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由衷的感謝自己身處在如此輝煌的網球黃金時代;能分析這些偉大球員的數據、談談自己的見解,我覺得我格外的幸運。我總是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寫著每一篇 BIG 3 的文章,因為他們的盡情燃燒與綻放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場場精彩賽事,更是一種無可取代的精神與態度。
其實,本文是不應該有結語的。
只不過我還是寫了,為的是讓讀者知道這篇文章要告一段落,希望你們喜歡。
〈關於 BIG 3 三人作為 GOAT 的分別論證與數據分析〉 . 多少同樣有夢想的選手早已高掛球拍淡出網壇,而 BIG 3 在躋身偉大球員之列後,依舊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持續精進自己,尋求突破並創造無限可能。BIG 3...
由 Grand Master's Column 特級大師專欄發佈於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延伸閱讀:
〈在談 Greatest of All Time 之前,你所需要知道關於 BIG 3 的那些事〉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 從 BIG 3 大滿貫出賽分析 談男子網壇之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