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IG 3 - 2.png

    英國時間2021711日,球王 Novak Djokovic 6-7(4-7), 6-4, 6-4, 6-3 擊敗義大利史上首位晉級 Wimbledon 男子單打決賽的選手 Matteo Berrettini,第六次在此封王,迎來生涯第二十座大滿貫冠軍。

Djokovic 6.jpg

    這是自200376 Roger Federer 舉起首座溫網金盃以來,網壇三巨頭 ── “ BIG Three in Tennis: Federer, Nadal, Djokovic ” ── 首度擁有相同的大滿貫冠軍數。

BIG 3 -5.jpg

    在這長達6579天的日子裡,“ BIG 3 ” 相繼來到了男子網壇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得獎感言中,Djokovic Federer & Nadal 致敬,並表示這兩位傳奇讓他明白如何在身體、心理與技術方面變得更加強大;隨後,Federer Nadal 也給予前者祝賀,展現極高的氣度與風範。

Federer.JPG

Nadal.JPG

    在網球單打賽場上,選手之間是絕對競爭關係;畢竟球賽非勝即負,而球員踏上場上便是為了追求勝利與榮耀。然而,在網壇頂尖之列始終屹立不搖的 “ BIG 3 ” 卻有所不同。

 

    隨著年齡的上升,“ BIG 3 ” 逐漸揮別屬於他們的巔峰年華,本應迎來必然的興衰、銜接卸下球員身分的退休時光。可是,以最年長的 Federer 為首,不僅以傷癒復出的第十七種子之姿在2017年澳網時隔五年再奪大滿貫冠軍,隔年更以三十六歲的年齡登上球王寶座,一舉改寫網球歷史;Nadal Djokovic 也跟隨著 Federer 的腳步持續追求在場上的價值、挑戰自己的極限。

federer 6.jpg

    選擇不急流勇退的同時,“ BIG 3 ” 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與昇華。三人之間當然存在競爭,但競爭之外還互相成就彼此;而正是因為這罕見的互相成就與互相激勵,才促成了這段史詩。

BIG 3 -7.jpg

    從理性角度出發,作為球迷的我們應該珍惜 “ BIG 3 ” 還在網壇的時光,享受網球前所未有、未來也難以重現之黃金時代的餘暉。從而,我們變得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感性思潮隨之而來。

 

    因此,我們轉以感性角度重新出發。作為 “ BIG 3 ” 任何一位成員的球迷,我們當然亟欲得知究竟 “ BIG 3 ” 中誰最值得被稱作男子網球的歷史最佳 ── Greatest of All Time (GOAT);想當然爾,我們提出各種數據、援引多方分析;以是,討論再度回到了理性。

 

    於是乎,我們陷入了理性與感性的迴圈裡,讚歎男王黃金時代的美好,卻又相信自己支持的球星比 BIG 3 的另外兩位技高一籌、更值得代表著「網球」這項運動的巔峰與極限。

 

    然而,無論理性與感性之間有何等的藕斷絲連、兩者如此的密不可分;若將兩者混為一談,會使討論失焦。由於筆者在前一篇文章已經以感性角度抒寫,因此下文將以理性角度撰寫,針對在男子網球「歷史最佳討論(the GOAT debate)」中,應該納入考量但卻時常被忽略的三個層面進行探討與分析。

BIG 3 -3.jpg

 

() 場地

 

    除了 2012 Madrid Masters 使用罕見的藍土球場(Blue clay court) 並由 Roger Federer 奪冠之外,男子單打網球場地主要有四:硬地球場(Hard court)、紅土球場(Red clay court)、草地球場(Grass court)、地毯球場(Carpet court);其中,地毯球場只出現在ATP挑戰賽(ATP Challenger Tour) 或是更低級別的賽事。換句話說,硬地球場、紅土球場和草地球場囊括了ATP巡迴賽(ATP Tour)、年終賽(ATP Finals) 大滿貫(Grand Slam) 的所有場地。

 

    然而,在男子網壇中即便只有三種場地被廣泛使用,這三種場地的使用頻率卻有天壤之別。若取冠軍積分一千以上的賽事做統計,一年的大滿貫、年終賽和大師賽(ATP Tour Masters 1000) 共計十四場,其中有高達九場為硬地賽事。

GOAT 1.JPG

    不僅如此,把次一級別的賽事納入考量依然得到相似的結果。一年舉辦十三站、冠軍積分五百的 ATP Tour 500,有三站使用紅土球場、兩站使用草地球場,卻有高達八站為硬地球場,差距懸殊。

    一位男子網球選手只要在硬地球場出賽就有機會當上球王,可是即便在所有能參加的紅土和草地賽事全數奪冠,積分卻難以破萬。

nadal 2.jpg

    在現今場地分配如此不均的賽制之下,對於擅長硬地球場的球員來說,格外容易獲得冠軍、累積各種榮譽。

 

    在歷史最佳討論(the GOAT debate)中,我們是討論「網球場上」的歷史最佳而非「硬地球場」的歷史最佳。因此,若直接將「大賽奪冠次數」和「世界第一週數」的多寡視為球員的歷史地位,由於這兩個數據受到「硬地球場」的影響過大,這樣推論而得的歷史地位排名恐有失真之嫌。

 

    反之,如果想要討論真正的「網球」歷史最佳,應該要將硬地賽事、紅土賽事、草地賽事的積分進行調整,讓三者的積分比例大致相同,並以此統計出調整後的「大賽奪冠總積分」和「調整後的世界排名」(Adjusted ATP Ranking)。用上述兩種數據進行討論,或許才能得到誰是名副其實的「網球歷史最佳」。

BIG 3 -6.JPG

 

() 早年大師賽

 

    在 2007 年以前,有許多大師賽的決賽是五盤三勝制,於 2008 年以後全數改為三盤二勝制。

 

    “ BIG 3 ” 成員中,由於 Roger Federer 年齡稍長、Rafael Nadal 崛起較早,經歷了很多次大師賽五盤三勝制的決賽;反觀 Novak Djokovic 僅經歷過一次。

 

    從新世代球員的表現中我們不難發現,年輕球員雖然在三盤二勝制的比賽中能與經驗豐富的 “ BIG 3 ” 匹敵,但在五盤三勝制的比賽卻遲遲無法取得突破。五盤三勝制的比賽對於球員的身體素質、心理強度以及續航力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想要取得勝利的難度也比三盤二勝制的比賽高出許多。

GOAT 2.JPG

    然而,現今關於 GOAT 的討論中,幾乎選擇性地忽略了這個事實。不僅將早年要取得冠軍難度更高的大師賽與後續只有三盤二勝制的大師賽視為同等榮譽,更沒有將這些比賽的長程影響納入考量。

 

    Federer 在首闖大師賽決賽時年僅21歲,Nadal 更在18歲就迎來生涯首次的大師賽決賽;遺憾的是,兩人都在五盤三勝制的決賽中輸球,Nadal 更是在拿下前兩盤後連輸三盤輸掉比賽。這樣的輸球經歷很可能讓球員在內心對於五盤三勝的賽制產生陰影,即便 Federer Nadal 在大滿貫賽已經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榮耀,但如果沒有這些在五盤三勝制決賽中落敗的挫折,或許他們兩位還可能有更大的成功。

federer 4.jpg

    再者,職業球員的傷病往往是長年征戰的耗損以及長期出賽的累積所產生。更多的五盤三勝制賽事就相當於球員更大量的耗損,經歷著身、心、靈三方面更多的煎熬,同時也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埋下更多隱憂。

 

    的確,上方所提及的論點很難被量化,但回到本項分析的根本訴求:「五盤三勝制的大師賽」和「三盤二勝制的大師賽」不該被視為等量的成就,否則將會導致 GOAT 的討論失真。

federer 5.jpg

 

() 最全能的大滿貫選手

 

    大滿貫是網球場上最高級別的賽事,選手在大滿貫的奪冠次數往往被直接認定為生涯成就的標準。

 

    而對於那些能在四個大滿貫賽事都拿下一座以上冠軍的球員,在此稱其完成了「單圈大滿貫」的成就;在四大滿貫皆拿下兩座以上冠軍則為「雙圈大滿貫」,依此類推。

 

    雖然截至 2021 年溫網,“ BIG 3 ” 的大滿貫冠軍次數皆為二十次,但 Novak Djokovic 完成了「雙圈大滿貫」,Roger Federer Rafael Nadal 皆為「單圈大滿貫」;因此,在大滿貫奪冠方面,Djokovic 總是被視為較「全能」的一方。

Djokovic 2.jpg

    然而,筆者對於絕大多數球迷以完成「n圈大滿貫」(n ∈ whole number) 作為球員在大滿貫賽事「全能程度」的標準抱持懷疑態度。

 

    首先,對於完成「單圈大滿貫」的球員來說,大滿貫的分配可能是「17, 1, 1, 1」,但也可能是「7, 6, 6, 1」,這兩者的「全能程度」應該明顯不同;若以「雙圈大滿貫」為例,「6, 6, 6, 2」顯然比「14, 2, 2, 2」全能許多。

federer djokovic.jpg

    也就是說,「n圈大滿貫」雖然對於球迷來說很好理解,但並非良好的衡量標準。反之,我們應該利用數學計算球員在四大滿貫賽事冠軍數的離散程度,由於 “ BIG 3 ” 的大滿貫冠軍數相同,因此離散程度越低者代表該球員在四大滿貫的表現較為接近,才是真正的「比較全能」。

 

    要計算一組數值的離散程度,會使用到「Standard Deviation 標準差(σ)」,標準差即為該組數值離均差的方均根。標準差(σ) 較小者代表離散程度較低。

GOAT 3.JPG

 

    由上方的圖表我們可以清楚得知,若以大滿貫冠軍來衡量「全能程度」,可以得到 Roger Federer > Novak Djokovic > Rafael Nadal 的結論。

 

BIG 3 -4.jpg

 

結語:

 

任何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想要討論出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總是不太容易;網球也不例外。

 

賽制的更迭、醫學與科學帶動網球的發展、大量的數據分析與針對性備戰,讓不同時代的球員永遠站在不同的基準點上接受評比與討論。

 

究竟誰是網球場上的歷史最佳?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數據當然直觀、客觀且真實,但絕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畢竟,當一切都納入數據分析後反而顯得格外不真實。

 

因為,我們看的是網球,不是數字。

BIG 3 - 2.png

~ 全文完 (3240字) ~

歡迎在留言區寫出你心目中的網球“ GOAT ”!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再會!

GOAT.png

 

〈在談 Greatest of All Time 之前,你所需要知道關於 BIG 3 的那些事〉 . 英國時間2021年7月11日,球王 Novak Djokovic 以 6-7, 6-4, 6-4, 6-3 擊敗第七種子...

Grand Master's Column 特級大師專欄發佈於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延伸閱讀:

寫在 Roger Federer 2021年溫網八強落敗之後......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 從 BIG 3 大滿貫出賽分析 談男子網壇之人才斷層

 

arrow
arrow

    特級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