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的定義、種類和形成
什麼是火成岩 ??? 


地表15㎞內,95%為火成岩,但是到底什麼是火成岩呢﹖其實火成岩就是由火而來的岩石。簡單的說,也就是說經由岩漿岩漿(magma)或熔岩(lava)冷卻凝固而成。
地底下的高溫將岩石融化成融熔態,這些岩漿可以就在地下深處流動,亦可以經由地表的裂縫噴出,為了區別這兩者,我們改稱上升到地表的岩漿為熔岩流(lava flow)。當炙熱的岩漿或熔岩因接觸空氣或海水而使溫度急遽下降,便會開始結晶,並由融熔液態轉為固態,就形成了所謂的火成岩。
火成岩的定義 


火成岩(Igneous rock),就是指因為火山活動而產生的岩石,例如枕狀玄武岩、火山灰組成的凝灰岩 ...etc.
火成岩可依「冷卻速度」可分成「深成岩」(Intrusive)和「噴出岩」(Extrusive)。深成岩為岩漿在地底緩慢冷卻所形成,因為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礦物長大,所以礦物顆粒多大且完整;而噴出岩則是岩漿噴至地表,接觸較冷的空氣或水體,快速冷卻而導致礦物顆粒小,甚至有時無法結晶。
另一種分類,則是依「化學性質」來分類,以二氧化矽(SiO2)之含量為基準,由低到高分為「基性」、「中性」、「酸性」。含量越高,岩漿的黏滯性越高,流動性則越差。
(α)基性火成岩(Mafic):岩漿之SiO2含量於45~52%之間,流動性及結晶溫度皆最高,結晶溫度約為900~1200℃。
主要礦物:鈣斜長石和輝石,顏色較深。
代表:「中洋脊噴出之玄武岩」、「深成之輝長岩」
(β)中性火成岩(Intermediate):岩漿SiO2含量在52~66%,流動性及溫度皆界在中間。
主要礦物:斜長石和角閃石,含有少許輝石。
代表:「碰撞產生之安山岩島弧」和「深成之閃長岩」
(γ)酸性火成岩(Felsic):岩漿SiO2含量大於66%,流動性和溫度皆最低,結晶溫度約850℃,黏性非常高。
主要礦物:鈉斜長石、鉀長石、雲母和石英,顏色較淺。
代表:「噴出之流紋岩」和「古陸塊常見之花崗岩」
其實,這些分類並不是硬性的,還是有些例外!
例如「花崗閃長岩」,就是化學性質介在酸性與中性之間,同時具備兩種性質的深成火成岩。而SiO2含量小於45%的,我們稱為「超基性火成岩」(Ultramafic),主要礦物為在地下深處,靠近地函之「橄欖岩」。
火成岩的種類分類表
SiO2 | 深成岩 | 火山岩 |
酸性 | 花崗岩(granite) | 流紋岩(rhyolite) |
酸性 | 花崗閃長岩(granodiorite) | 石英安粗岩(quartz latite) |
中酸性 | 正長岩(syenite) | 粗面岩(trachyte) |
中酸性 | 二長岩(monzonite) | 安粗岩(latite) |
中酸性 | 類長正長岩(foidal syenite) | 響石(phonolite) |
中性 | 石英閃長岩(tonalite) | 石英安山岩(dacite) |
中性 | 閃長岩(diorite) | 安山岩(andesite) |
基性 | 輝長岩(gabbro) | 玄武岩(basalt) |
基性 | 類長閃長岩(foidal gabbro) | 類長玄武岩(foidal baslat) |
超基性 | 橄欖岩 (peridotite) | 科馬堤岩(komatiite) |
大概就這樣啦!!!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