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奧運跳水金牌小將 ── 陳芋汐、全紅嬋、張家齊
在東京奧運期間,我花了不少時間在觀賞跳水賽事。
我讚歎選手在空中完成不可思議的旋轉與翻騰、驚豔一次又一次近乎完美的落水;只不過,除了這些力與美的極限,還有許多跳水場外的事情,有些讓我陷入深思、還有一些觸動了我的心扉。
被思緒縈繞的好幾天,最後決定拼拼湊湊寫出這篇文章,藉此抒發自己的情緒,不期待讀者完全喜歡。
全文分為三個片段,每個片段皆可獨立成篇,亦與其他片段前後連貫。
(一)
「中國的奧運,除了一個巨大、沒有靈魂的獎牌工廠外,很難看到其他東西。」── 德國媒體如是說。
「被選中的孩子,是注定沒有童年的,也不會有天倫之樂。中國職業運動員多為家境清寒、養不起孩子的家庭忍痛送去培訓。」
不過,何止是中國,何止是奧運呢?
沒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機會,不只在清寒家庭的孩子身上上演;懷抱滿腔理想的孩子無法追尋屬於自己的夢,在不同家庭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有些,是為了翻轉家庭的經濟;有些,是為了滿足長輩期許與傳統價值;還有些,是家長將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加諸於小孩身上。
孩子得知無法自己選擇未來的當下,肯定猶如晴天霹靂。然而,有些孩子選擇反抗,但嘗試後依舊無功而返只能默默接受;有些孩子選擇任命,依舊努力拼搏。
在經歷磨練後,這些孩子依舊有機會成功。
他們在獲得榮耀後還是會笑;然而,在他們的心中,肯定有一道不願向他人揭示傷口,涔涔留著鮮血......
那笑,掩蓋了過程中流下的滴滴淚水以及那不堪回首的過往;那笑,如一道堅實的牆,遮蔽住心門另一側的傾頹。
只不過,經過多年的闖練,他們麻痺了,他們也習慣了。
畢竟,除了自我麻痺之外,也沒有其他選擇了吧?
高敏、伏明霞、郭晶晶、吳敏霞,一代又一代的跳水皇后,絕對是美如畫的傳承;但在榮耀背後,究竟有多少身不由己、多少不甘?
「她可以壓住命運的水花,她是幸運的,而很多像她一樣的人並不能。」
但願,每一位無法選擇自己未來的孩子,都能壓住自己生命中的水花;在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之後,騰空而起,在孔雀藍的晴脆裡向東飛行!
〈相關資料〉
1. 德媒評中國「沒靈魂的獎牌工廠」;14 歲金牌得主全紅嬋稱為醫病母苦練跳水
2. 全紅嬋跳水奪金沒去過動物園 她曝中國選才......
3. 如何美化全紅嬋的發言,是一個難題
4. 全紅嬋媽媽車禍後癲癇復發,爺爺住院,花光全國冠軍10萬獎金
5. 上海 奧運冠軍陳芋汐12歲訓練影片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21sf_T4mN0
6. 張家齊要做最優秀跳水選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slt1O2n3M
7. 奧運冠軍張家齊/陳芋汐:戰無不勝是拼出來的
(二)
與她在女子雙人10米跳台的搭檔張家齊和在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以破紀錄 466.2分 奪金的全紅嬋相比,陳芋汐所獲得的關注相對低了不少。然而,她其實是三位金牌小將中,唯一同時獲得單人和雙人出賽資格的選手,實力非同凡響。
本次跳水榮獲一金一銀的陳芋汐在體育和學業方面都很傑出,也曾經在體育與學業中抉擇。她的父母都是體操教練,很清楚要成為頂尖運動員的艱辛;除了能在芋汐做出選擇前清楚分析,也持續給予芋汐鼓勵與支持。
在這看似順遂的路程中,其實格外的不容易。
在東京奧運延後的一年間,陳芋汐遇到了生長與發育的高峰,從 147 公分長高到 158 公分。身高和體重的不穩定對於空中翻轉、開腿等動作影響非常大。不僅如此,她在今年六月時腰部突然出現傷勢、赴東京參賽前五天又在訓練中意外傷了手肘,她依舊努力進行康復訓練,在場上也拿出最優秀的表現。
陳芋汐曾說:「腰傷是身體的一部分,習慣習慣就好了。」、「綁滿全身上下的繃帶是夢想的代價。」
這樣的態度,實在令人動容。
〈相關資料〉
1. 陳芋汐父母:她受傷都瞞著家人
2. 原來陳芋汐不僅正在遭遇生長發育期的困難,今年6月的時候腰部...
3. 心酸+勵志!骨科醫生講述陳芋汐金牌背後的故事
(三)
要在四年一度的奧運取得最高成就,不僅需要用過人的天賦、無盡的努力,更需要天時地利。北宋宰相呂蒙正所言:「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波浪不靜;人不得時,限運不通。」正是如此。
本屆東京奧運跳水比賽要求所有運動員必須在2021年12月31日或之前滿14歲方能取得參賽資格;然而,若奧運如期於2020年舉辦,沒有疫情導致延期,則年齡限制為2020年12月31日或之前滿14歲。陳芋汐 (Sep.11.2005出生) 和 張家齊 (May.28.2004出生) 依舊能取得參賽資格,但2007年三月二十八日出生的全紅嬋卻無緣參賽。
是的,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延期,全紅嬋沒有機會站上東京奧運的舞台;或許她依舊會在人生第一次參賽國際賽便大放異彩,但絕不會一夕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畢竟世界游泳錦標賽與奧運受到的關注程度有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的,如果東京奧運沒有延期,陳芋汐便不會在奧運前遇到生長發育期。在201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拿下10米高臺跳水個人賽金牌的她,本應在本屆奧運拿下單人與雙人10米跳台兩面金牌。
不僅如此,因為東京奧運的延期,原本屬於 張家齊 或是 尋求衛冕金牌的任茜 又或是 里約奧運拿下銀牌的司雅傑 抑或是 盧為(201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10米高臺跳水個人賽銀牌、雙人金牌) 的10米跳台個人賽參賽資格,只能拱手讓給更天賦異稟的全紅嬋。
奧運限制單一項目的各國參賽人數上限,是為了讓更多國家的選手有機會站上奧運的舞台。但是,對於身處在專精某項運動的國家的選手而言,這何其殘忍。
從 2010 年初到 2016 年九月從未跌出世界前十、2011 年曾高居球后的羽球選手王適嫻,便是生涯獲獎無數但無緣站上奧運舞台的其中一位。她在落選里約奧運後說道:「12年我遺憾地錯過了奧運會,16年也沒能參加。說不難過是假的,畢竟所有運動員心中都有個奧運夢,不說冠軍哪怕參與其中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種肯定。……」
很難想像,人才濟濟本應值得欣喜,但在奧運的參賽規則之下,卻成為某些選手的夢魘,令人不勝唏噓。
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一切成功,都得「時也,運也,命也」,缺一不可!
〈相關資料〉
全紅嬋、陳芋汐、張家齊,第一次交手的故事
〈附錄〉:金牌小將的訪談影片與社群帳號
跳水 陳芋汐 全紅嬋 張家齊 訪談影片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667875965993049
陈乐乐Diving
国家跳水队运动员陈芋汐
https://weibo.com/u/6875300881
张家齐la
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
https://weibo.com/u/6063030513
全红婵
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全红婵
https://weibo.com/u/75895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