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的後衛群,極慢。
相信這樣的結果肯定讓許多讀者感到驚訝,畢竟在上賽季交易來 Westbrook 之後球隊的節奏就已提昇不少,換來同樣擁有傲人速度的 John Wall 怎麼可能節奏會減慢呢?再者,即便火箭在經歷管理層與教練重組、新教練 Stephen Silas 不受到極端的魔球理論蠱惑後,球隊的身高依然明顯偏矮,除了 Danuel House (198cm), Bruno Caboclo (206cm), DeMarcus Cousins (208cm), Christian Wood (208cm) 四位球員之外,皆不高於196cm。
這樣的情況下球隊節奏竟只有100.5、位於全聯盟第二十名左右,既沒身高又沒速度、球隊亦非防守強權,豈能對對手造成任何威脅?也因為如此,火箭隊的 Simple Rating System(SRS)為 -7.59,近十年來首度為負值,顯然尚未進入狀況。
更難堪的是,根據知名記者 Alex Kennedy 的推文指出,在場均出賽5分鐘以上的球員裡,James Harden 與 Blake Griffin 以場均速度3.5mph(約5.63公里/小時)敬陪末座,而 John Wall 和 Eric Gordon 之場均速度亦僅有 3.6mph(約5.79公里/小時)。換句話說,在聯盟前十慢的球員裡,火箭隊的後衛就佔了高達三名。
綜觀開季迄今的六場比賽,即便火箭盡可能地擺上 Cousins 和 Wood 兩位中鋒,籃板數依然處於劣勢 42-45, 38-52, 45-45, 48-47, 35-51, 39-38;而每一百回合的進攻效率(ORtg) 108.9、每百回合防守效率(DRtg) 112.8 不僅皆為2016~17賽季(Mike D'Antoni 執教以來)最差,更雙雙不及聯盟平均值,對於試圖創造競爭力的火箭隊而言是個警訊。
我認為,除了受到疫情隔離、球員傷病等因素導致球隊六場比賽使用五種不同先發陣容難以磨合之外,更重要的是火箭隊沒有一位真正水準之上的小前鋒或大前鋒球員。
由於先發中鋒 Wood 本身的身高與噸位在中鋒皆屬下乘,雖在進攻端能有所建樹,然於防守端僅能以其優異之臂展(222cm)盡力干擾對手。而僅196cm的先發大前鋒 PJ Tucker 一直以來都是利用自身的積極性與拚勁來彌補高度之嚴重劣勢,但年近36歲的他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防守端 Tucker 常常消耗極大體能,如今已略顯疲態;護框方面,Tucker 雖努力但實難有太多成效;而進攻端缺乏自主進攻能力、僅能在底角擔任埋伏射手的他又因為防守端的消耗讓他進攻端出手極少,場均出手未達2.5次、亦有上場32分鐘一球未投之情況發生。
而小前鋒 Danuel House 則更加淒慘:不僅時常與隊友或教練起衝突形成休息室不定時炸彈、上賽季因未遵守聯盟防疫規則而缺席季後賽關鍵場次,在防守依然普通的情況下他本賽季場均得分竟只有7.5分,而投籃三圍是慘淡的 37% 20% 70%,完全對不上教練對於他高度信任而給予場均32.5分鐘上場時間。
當然,即便上方有些言詞十分直接與犀利,我認為對於前場球員不應該有太多的抱怨與批評,畢竟如果將火箭隊的前場球員列出便能發現其薪資總額竟不到3000萬美金!(火箭隊本賽季薪資為1.397億美金) 雖然同處籃球最高殿堂,但每個球員的能力還是有所不同,因此薪資亦有雲泥之別。
在這個薪資暴漲、角色球員動輒簽下年薪逾1500萬美金之時代背景的情況下,火箭隊前場球員的薪資顯得格外低廉。即便仍有明顯缺陷且不夠穩定,這樣的表現絕對已經超越3000萬美金的價值,而應該義不容辭捨身帶領球隊前進、將球隊缺陷最小化者正是火箭隊重金打造的後場陣容。
我在下方列出了火箭隊主要後場球員之薪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小將 Sterling Brown。Brown 雖然只有場均19.8分鐘的出場時間與場均7.7分,然而他開季至今算是火箭隊少數穩定的球員,擁有 60.7% 52.6% 100% 的優秀投籃三圍,期盼他能在火箭隊全員到齊前維持這樣的表現,以躋身球隊常規輪替陣容!
言歸正傳,僅 John Wall, James Harden, Eric Gordon 三人便將近一億美金;他們撐起了火箭隊的薪資,卻沒有撐起球隊的攻防,深陷於磨合的泥淖當中。問題出自於誰,我想藉由一一探討這三位球員便能得知。
首先,討論新加入的 John Wall。無庸置疑地,火箭隊肯定不會苛求受過大傷的他要打出四千萬美金的身價,然而,他的恢復情況很明顯的超乎了許多球迷們的預期。全場一條龍靈活依舊,或許半場已不復當年、需借助中鋒掩護來衝擊籃筐,但是場均23分、PER(效率值) 19.8、USG%(球員使用率) 29.9 皆回到了全明星時期的水準,兩分投籃命中率60%與 eFG%(有效命中率) 52.1% 皆為生涯之最,惟原本就不太擅長的三分命中率更加低迷(22.7%),期盼至少能回到三成。
還有,在無球跑位方面亟需加強,不宜以 Westbrook 和 Harden 磨合失敗之前車之鑑而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冠軍之路也。而在防守端相信大家也看得到 John Wall 的努力,我認為大部分的火箭隊球迷應該都對他頗為滿意。相信隨著賽季深入,John Wall 對於揮別兩年的NBA會更加得心應手,而火箭隊對他也只有兩個訴求:保持健康、保持侵略性。
其次,分析第六人 Eric Gordon。身高193cm的 Eric Gordon 其實在防守後衛時效果比數據上呈現的還好,由上上賽季季後賽主防 Donovan Mitchell 便能略知一二,然而,以火箭隊目前的陣容來看,Gordon 有時可能得被迫打小前鋒。這樣的策略十分明顯,犧牲防守換取進攻時的機動性;只不過他的進攻發揮就變得非常重要。
其實以 Gordon 不太健康的特性以及已逾三十二歲的年紀,使得火箭隊這份四年7600萬美金的合約很可能難以完全兌現其價值。生涯三分命中率36.9%的他,上賽季已下滑到 31.7%,本賽季更下探到30.0%;由於 Eric Gordon 並不具備很好的控球與處理球之能力(往往運來運去然後投一顆長三分),他的三分準度會是能否替火箭隊拉開空間之關鍵。
當然,Eric Gordon 一直以來都是明星賽後準度高於明星賽前,期盼他能在球隊需要之時挺身而出,一箭三分鎖喉。一則以憂,一則以喜;Eric Gordon 本季的兩分球命中率高達 76.5%,當然這樣恐怖的數據不可能一直維持,然而能找回當年的切入風采對球隊也不無小補。
整體而言,Eric Gordon 還能保持競爭力大概也只剩這一兩季,之後高達兩千萬美金的薪水要操作除非貼選秀權否則十分困難。依我之見,火箭隊之所以開出這份合約乃因之前 Gordon 所立下之汗馬功勞對於當時之四年5200萬美金之薪資而言乃超值表現,亦期許 Gordon 能把握僅有的巔峰回饋球隊之慷慨,再創美好回憶。
最後,是得分後衛 James Harden。從休賽季鬧出賣我風波到不參與球隊季前賽訓練,Harden 並沒有表現出身為球隊頭號球星的擔當,而開季後雖曇花一現地打出好比賽,然而旋即陷入進攻低潮,雖助攻數多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很勉強的傳球,並沒有很好的串連起球隊。
而當知道自己投籃手感不佳時,身為一位超級巨星 Harden 有絕對的義務要以其他方式來為球隊貢獻,例如切入取分、防守、籃板(196cm在火箭隊中算是高的球員),遺憾的是,Harden 並沒有利用自身的切入破壞力與製造犯規的能力來維持球隊進攻火力(Harden的兩分球命中率和切入得分率皆下滑),在防守端雖有場均1.2抄截之數據,可是很多應該幫忙協防的防守 Harden 卻宛如雕像佇立不動,我認為他絕對需要在防守橫移方面下更多心思。
除此之外,Harden 作為球隊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接管戰局乃必要之舉,尤其是季後賽。若取其季後賽數據來看,雖然不差,但有觀看實際球賽的讀者肯定對於此句話心有戚戚焉:「即便時常提及要增加體能,Harden 在關鍵時刻依然表現不佳,甚至常有荒唐之失誤斷送比賽。」在極小分差的季後賽場次裡,Harden 應有命中關鍵球之能力,才得以將球隊帶往更高之層次。
的確,這些年來與 Harden 配合的主力屢遭傷病使得 Harden 在例行賽就必須開啟飆分模式以挽救球隊傷兵之頹勢,對於長期體能消耗巨大,確實對於緊接於賽季後的季後賽也會有影響。然而,對於一位超級巨星來說,這些無法成為藉口,因為領著頂薪的同時,超級巨星就應該要扛起他人所做不到的任務,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關鍵時刻 Harden 不能組織球隊進攻,並使隊友放心地讓他終結比賽,那是否愧對了聯盟得分王、最強得分後衛之稱號?
隻手撐起一隻球隊定十分困難,可是,Harden,是時候向大家證明你有這個能力了!否則質疑聲將此起彼落、永不停歇!
附帶一提,解決雙核心之兼容性問題乃 Harden 和 Wall 本賽季必修之課題,而兩人都必須妥善做出犧牲,必拿出決心與魄力鑽研無球打法,避免流於純粹的巨星單打,畢竟當手感不佳時還是得讓球隊的進攻維持水準,找到方法和對手拉鋸。
當然,作為體育分析文作家,要提出問題很容易,可是,對於球員來說,要改變長久以來的球風與習慣卻十分煎熬與困難,其中要投注的毅力與心思更是難計其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這句話想必不用太多解釋。
火箭究竟會升空亦或者是墜落?夢想、希望與榮耀究竟會降臨亦或是遠去?沒人知道,而此文也將告一段落,我們有緣再會。
結語:
距離落筆上一篇火箭隊分析文已有好些時日,而下一次再撰寫分析文亦不知為何年、何時、何月。撰寫此文,勾起以往種種回憶,也盼讀者能淺喜歡,靜靜愛,深深思索,淡淡回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