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儘管他連續三個賽季砍下場均大三元,繼續將數據推向無人能及之處,卻仍然無法逃脫首輪便遭淘汰的命運。在 Paul George 受到 Kawhi 蠱惑而申請離隊後,直接導致雷霆隊在今年夏天選擇重建。總經理 Sam Presti 迅速與球隊頭號王牌 Russell Westbrook 取得聯繫,在短短幾天之後便將其送至休士頓火箭,曾震懾聯盟雷霆四少正式畫下句點。

 

  但這或許並不完全是 Westbrook 的責任或是他的錯。當年剛進NBA的他投籃能力很薄弱,防守他非常簡單,鎖死切入路徑就大功告成,可是,這位拿到UCLA籃球獎學金外加 Stanford 一般生全額獎學金的學霸不願就此屈服。隔年,他直接開發出投籃能力,而且不僅僅只有定點投籃,而是快攻時突然停在中距離高難度出手,更讓人聞風喪膽的是他的準度。當 Westbrook 完全開發出三分線內的進攻能力時,他的傳球又被質疑,結果,他用助攻王兩次助攻王來回應質疑者。

「westbrook 42」的圖片搜尋結果

    或許是 Westbrook 很迅速地開發出投籃能力,讓很多人視其為理所當然,然而,當你拿同為速度型控衛的 Derrick Rose 來比較時;人們總是緬懷那位曾經被視為風城救世主的玫瑰、卻給予奧克拉荷馬城的英雄無限批評。要知道,Rose 可是花了幾年才轉型成功?這些年 Westbrook 一直穩居聯盟控衛前三檔次,Rose 則經歷了左膝前十字韌帶撕裂、右膝蓋韌帶撕裂、左膝半月板撕裂、腳踝骨刺......你說 Rose 時運不濟、傷病連連,可是看看下圖,當 Rose 選擇用噁心的傾角、外加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速度極限切入,那不就是拿自己的生涯開玩笑嗎?

再者,當你批評 Westbrook 是個數據刷子、持球毒瘤時,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他會這樣做? 在 Westbrook 的成長歷程裡,身為一位超級學霸,他必須承擔的任務本來就比其他人還要繁重,甚至時常需要一肩扛起整個小組或是整個團隊,即便在狀況不佳時,他的表現依然會比一般人還要優秀;在讀書成長階段養成的這些習慣促使 Westbrook 成為一位成功者,也讓他甘願背負著罵名還是全心於用他的方式幫助球隊,甚至,他身為高順位選秀,那種高隊友一等的成功者心態便油然而生,然而,這也限制了球隊的上限。

「westbrook 42」的圖片搜尋結果

    你說 Westbrook 的球隊不成功嗎? 的確,總冠軍是所有球星追求的榮譽,可是難道沒有冠軍就算不成功? 難道 Allen Iverson 的球員生涯不算成功嗎? 其實,雷霆隊一直都是季後賽球隊、也一直都是奪冠熱門,在NBA這最高殿堂,Westbrook 於2016-17賽季幾乎是用一己之力將球隊殺入西區第六,這也算是不差的戰績,可是,卻也是極限了;畢竟,或許是 Westbrook 選錯了運動。

    就像 Roger Federer 所說:" 年輕時,他擅長網球與足球,可是,他最終選擇網球的原因是因為網球更具個人色彩,而足球,是一個團隊,除了自己之外還有隊友......"

無奈的是,籃球也是團隊運動,就連歷史唯一單核奪冠的 Hakeem Olajuwon,在季後賽繳出場均 29分+11籃板+4助攻+4阻攻+2抄截外加 投籃/三分/罰球命中率 51%/50%/80%的全能成績,仍得有 Maxwell, Horry, Thrope, Smith 四位得分上雙的隊友助力,對於 Westbrook 來說,一肩挑起所有任務只會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悲劇。

    而且,一季季的鎩羽而歸象徵著年齡一歲歲的增加,留給 Westbrook 的時間正在分分秒秒的流逝。

    NBA球員的巔峰期大多集中在24-29歲,有些甚至可以達到30歲。然而大部分球員在而立之年的數據以及場上貢獻都將迎來不同程度的下滑。即將在今年11月年滿31歲的 Westbrook 是否已過巔峰?Harden+Westbrook 真能幫助火箭順利起航?或許,幾張數據圖便能剖析出真相。 

  首先我引用統計學巨擘 David Berri 與 Rob Simmons 的一篇論文< Mixing the princes and the paupers: Pa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NBA >(分析NBA中球員合約與表現的關係)來解釋為何對於球員來說,30歲是籃球運動員一道難以跨越的檻。在這篇論文中,他們研究了各種因素對於NBA球員表現的影響,年齡便是這些因素中最顯著的影響之一,與大部分人的認知不同,球員的表現大多在26歲就已經達到巔峰,隨後他們的狀態開始緩慢下滑,最終轉入急速衰退。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個數據,我們首先想像出一位虛擬的球員,在26歲達到平均水平。而我們將平均水平球隊定義為每一場比賽(也就是每48分鐘)能夠取得0.5個勝場的球隊。那麼在籃球這項一支球隊場上需要有五人的運動來說,一個具備平均水平的運動員每48分鐘能夠貢獻0.1個勝場。如果一位球員能夠在26歲有平均水平的表現,那麼在30歲之前,他的勝場產出值(Wins Produced)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然而一旦這位球員年滿30歲,這項數據就會越跌越快,直到34歲左右將迎來負值。(上圖為每48分鐘數據統計)

  以籃球之神 Michael Jordan 為例,在1988~89賽季25歲的喬丹送出生涯最佳的兩分球投籃效率,同時也在籃板和助攻數據上創下生涯新高。如果我們將他的數據統計換算成每48分鐘的勝場產出值(WP48),這一數字達到了驚人的0.390,近乎是四位平均水平球員的總和,這也是喬丹整個籃球生涯中的最高值。

  然而,縱使他是籃球之神,也難逃歲月魔爪的侵蝕。在29歲時,喬丹的兩分球得分效率開始衰減,籃板和助攻數據也有所降低。儘管如此,他在1992~93賽季的WP48仍然能夠達到0.257——仍然遠超兩位平均球員之和。而當喬丹在棒球場經歷了悲慘成績重回到籃壇後,他已經年滿30周歲,數據上的下跌越發明顯,到了1997~98賽季,他的WP48已經來到0.152。等到他在巫師隊第二次復出的兩個賽季,38歲的喬丹每48分鐘的勝場產出甚至已經為負,曾經叱吒風雲的籃球之神此時已然成為了一名遠低於平均水平的籃球運動員。

   大家都知道,Westbrook 巔峰一季是2016~17的MVP賽季。那一年 Kevin Durant 剛剛離隊,他獨自扛起雷霆大旗,並以單賽季42次大三元震驚世界,在季後賽則是敗給同為單核帶隊的 James Harden。當時的 Westbrook 年紀在28~29歲之間,以該季的數據和今年對比,差距其實十分明顯:

16~17賽季:場均31.6分10.7籃板10.4助攻 真實命中率55.4% PER30.6

18~19賽季:驵均22.9分11.1籃板10.7助攻 真實命中率50.1% PER21.1(近9年最低)

所有高階數據也無一例外證明著如今的 Westbrook 已經不復當年之勇。RPM(真實正負值)從 6.27 下滑到 2.59,WS(勝利貢獻值)從 9.4 銳減為 1.9,VORP(替換球員差值)從 5.0 跌至 1.3。

為了大家能更加清晰地看到Westbrook的表現隨著年齡是如何變化的,我引用了 Fansided 專欄作家 Pichl 製作之數據圖表。身為分析專家的他選用了兩個較能代表球員表現之高階數據:WP48 和 PIPM(球員影響力正負值)。

上圖黑色線表示自1977~78賽季至今聯盟球員WP48平均值隨年齡變化的情況,而藍色線則代表 Westbrook。我們可以看到,他在27~28歲時達到了巔峰,隨後便出現了顯著下滑。如果這個圖還不夠明顯的話,那 PIPM 則更加直觀:

上圖藍色為Westbrook PIPM 隨年齡的變化,這裡的「巔峰」更加顯著,過了28歲的Westbrook直線下滑,如今的他已經快跌到和25歲一樣的水準了。雖然 Westbrook 依然遠遠高出聯盟平均值(高居聯盟第24名),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他很可能無法再回到27、8歲時的巔峰狀態了。因為歷史規律向我們證明,球員在30歲之後的 WP48 和 PIPM 都會下降,這是連籃球之神 Michael Jordan 也無法逃脫的定律。

上圖展示了1977~2018賽季至今聯盟球員們在各個年齡下平均的WP48和PIPM,27~28歲是明顯的巔峰,30歲已經開始下滑。至於35~36出現的一些回彈,可能是因為這時候的樣本已經比較小了,個別出色的老將對於平均值的影響增加了。

  更為重要的是, Westbrook 的打法更加依賴運動能力,同時他6英尺3英寸的身高低於控衛這一位置上的平均水平。根據ESPN專家凱文-佩爾頓的研究,30~32歲球員中,身高低於平均值的球員要比其他球員下滑的更快,場上貢獻只有巔峰時期的79%,相較來說,身高高於平均值球員的數值則為83%。

  不過,即便數據顯示 Westbrook 可能會下滑迅速,可是,與被替換掉的控衛 Chris Paul 相比之下,已經好很多了:CP3 身高僅為6英尺1英寸,比 Westbrook 還要矮2英寸,更重要的是,CP3 已經年滿34歲,狀態下滑的速度勢必更快,而且,35歲對於籃壇巨星來說還是個難以跨越的年紀。不僅如此,總是被批評效率不高的 Westbrook PIPM值其實是勝過 Chris Paul 的,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 Paul 已經難撐起球隊核心的任務,更明顯的是,如果拿 Harden, Westbrook, CP3 的 Offense-PIPM 來比較,Harden 為聯盟第一的6.7,Westbrook 為 2.7 排名聯盟第19,而CP3 即便已經有 Harden 這位聯盟第一得分手吸走對手最強防守者,Paul 仍然只繳出 1.4 的 Offense-PIPM 排名聯盟第48。對於一個以後場驅動進攻的球隊來說,拿一位連續兩個賽季例行賽打不到60場、進攻又已經完全退化的前球星來作為核心實在是非常不恰當。因此,在近兩個賽季 Harden + Paul 的試驗宣告失敗之後,嘗試更為熟悉的 Westbrook 與 Harden 搭檔,更年輕、更健康,至少有季後賽拿出全力,不留下一點遺憾。

我不知道,即便在有了那麼多數據之後,我真的不知道 Russell Westbrook 是會重回巔峰還是繼續退化,可是我知道,他那獲得總冠軍的決心只會持續進化,直到榮耀到來的那一刻......

arrow
arrow

    特級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